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amesComey寫的 向誰效忠:關於一種更高層次的忠誠,以及這種忠誠的考驗 和賀利思(Leo Hollis)的 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活動資訊】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專利營運的新機制也說明:飛碟 早餐唐湘龍主持人邀約林家聖執行長與曾志偉首席顧問到空中參加財經產業趨勢單元,帶領聽眾導讀書籍《專利營運的新機制:運用AI分析專利資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貓頭鷹所出版 。

育達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陳曉偉所指導 陳柏旭的 女性民宿創業經營者關鍵成功因素分析-苗栗『湖畔花時間』之個案研究 (2016),提出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刻板印象、職業性別隔離、關鍵成功因素、民宿。

最後網站飛碟聯播網《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2023.09.15 真正動搖民進 ...則補充:主持人:唐湘龍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09:00 ◎節目內容大綱: ○「 飛碟 早餐 唐湘龍時間 」,網路直播○ 真正動搖民進黨基本盤的統戰開始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向誰效忠:關於一種更高層次的忠誠,以及這種忠誠的考驗

為了解決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的問題,作者JamesComey 這樣論述:

  以恐懼領導的人   才要求個人的忠誠。   《紐約時報》暢銷第一名!  亞馬遜書店暢銷第一名!     我信仰法治   也相信全國沒有半個人可以不受法律管轄   我擔心的是……有人覺得自己可以超越法律    2017年5月,時任聯邦調查局長的詹姆斯・柯米(James Comey),不願答應總統要求他停止調查特定人士,也不願回應總統「對個人效忠」的要求,因此在一次對外演講時,在新聞跑馬燈上看見白宮宣布他辭職的消息。     本書可稱是他畢生服務跨國企業、政府行政與司法部門30多年,累積而得的最精華智慧。他見證過迥異的領導風格與各種形式的權力角逐,也參與過司法權與行政權

的詭異互動。他用真實案例,極有力地說明了:     ・有效領導的核心是什麼   ・領導者如何面對自己的侷限   ・如何將事實帶入特定的時間、空間,以便做出更健全的判斷   ・在首長面前當如何堅持正確的立場   ・政壇與商界為何不可仿效黑手黨的「效忠」模式     本書推出後,受到全球的讚譽。紐約時報援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羅的話,稱讚作者是「一個偉大的察覺者」,將組織內部的缺陷勇敢揭露,毫不考量自己的官位前途。公共廣播電台更說本書是同類型著作裡面最重要的一本書。     ★你面臨「大家的共識」時,能否單獨做出對的事?   ★你要如何告訴上司:我們不該這樣做,因為是違法的?   ★你是否願意

犧牲誠信與倫理,換得「我們是同國的」之地位?   ★你是否知道,世界上有一種更高形式的忠誠,能夠決定整個國家、整個領導階層的興衰?   本書特色   這個世代亟需釐清『忠誠』的概念,重建『領導倫理』的價值,本書回應了時代的需求。作者擁有40年法律、權力運作的實務經驗,更因為堅守法治原則失去了FBI局長官位。對於在政府組織、企業團體內工作的人來說,本書不可或缺。 忠實推薦     孔令信/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王健壯/上報董事長   李鴻源/臺大土木系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范疇/跨界思考者   唐湘龍/「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張鐵志/政

治與文化評論人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             楊志良/退休教授   薛承泰/臺灣大學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前所長   蘇宏達/臺大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丶臺灣歐盟中心主任 好評推薦   ★本書傳達的訊息是法治國家對於法的堅持與信守……對於行政與政治的分際的堅守,才是民主成熟的重要因素。孔令信/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因為自我反省而選擇超越官僚和政黨惡鬥,期待台灣也有柯米!從頭到尾讓我冷汗直流同時哈哈大笑的一本書,必讀!范疇/跨界思考者   ★有權力的人必須以

此書為戒!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           ★此書在美國擲地有聲,在臺灣則是振聾發聵薛承泰/臺灣大學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關於川普政權,最重要的一部文字記載!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   ★作者有話要講,而且講得非常好!他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羅(Saul Bellow)筆下所形容的,是一位「一流的察覺者」。紐約時報   ★同類型最棒的一本書。在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本這樣的書籍被書寫出來。MashableAsia.com   ★作者科米致力追求聯邦調查局的獨立超然,不受白宮政治運作的影響。這本書,是川普總統的悲歌。英國獨立報   ★如

果川普敢針對這本書告上法庭,那他就進入作者的主場了。泰唔士報   ★作者科米站在品格的角度……他雖然已經離開了政府,但他的魂魄及川普的惡夢,還會持續出現。英國衛報   ★作者是優異的作家!書中複雜的法律問題,經他說明可讓一般人讀得津津有味,又能讓專業律師感到高度興趣。紐約法學期刊   ★極受期待的一本書,(使讀者)看見川普政權內的互動關係。NBC電視台

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中國限電衝擊還會多久?多大?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1.09.28


#唐湘龍陳鳳馨 #東南西北龍鳳配 #豐富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女性民宿創業經營者關鍵成功因素分析-苗栗『湖畔花時間』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的問題,作者陳柏旭 這樣論述:

在傳統父權社會的觀念影響之下,臺灣地區觀光旅遊業中大部分均以女性為主要的基層勞動力,但主管或是雇主卻大都為男性。性別刻板印象及其造成的職業性別隔離,被視為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而成為相關產業裡值得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採用關鍵成功因素分析法,以及質性研究的詮釋方式,研究一位女性民宿創業經營者在創業時面臨的困境以及難題,以及在成功創業後持續經營的過程中,她如何能發揮她獨到的見解、個人的魅力以及渲染力,去解決面臨的困境與難題,以實踐自己的夢想。在這長達數十年的經營過程中,她又是如何能持續保持熱情與活力,不停的去推動園區的成長與進步,並帶領著其它員工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透過她個人故事的

呈現,可以讓眾多有志創業者,或是未來想要經營民宿的人能夠瞭解經營上的美好、困境與危機,並了解女性在創業經營上與主流市場是否有所不同或更佔優勢的地方。結果發現女性因為細心、體貼以及善解人意的特質,在顧客服務的部份上,如能做到以女性角度為出發點,跟旅客以日常生活的角度來做切入點,反而是比時下主流的經營模式更具優勢的。而民宿的經營特點就是在讓旅客有回到家一樣的感覺,受訪者的民宿除了讓旅客有回到家一樣的感覺之外,又能結合在地特色,並將受訪者個人的女性特質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成為受訪者的關鍵成功因素。

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

為了解決飛碟電台唐湘龍時間的問題,作者賀利思(Leo Hollis) 這樣論述:

面臨絕路,他們全力思考出路──從現代倫敦的誕生一窺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基因一代人的才智與堅忍,在災害與憂患之中,閃爍發光。翻轉英國命運,就看這關鍵半世紀。「日不落帝國」不是一日造成的。倫敦在十八、十九世紀成為歐洲最大城,透過軍事與貿易的影響力宰制全球,今日仍是世界最大金融中心與精英薈萃之地──透過跨國企業的金錢運作,延續往昔帝國的榮景。若我們追溯起源,給予英國首善之都今日面貌的,竟然是十七世紀的一群知識分子。十七世紀中葉,英國正遭遇體制巨變,教派與黨派林立,社會氣氛緊繃而詭譎。國會用「憲章」給王權戴上枷鎖,使英王查理一世不惜發動內戰,終獲叛國罪名處死問斬。史無前例的變局,將國家的命運拋入了未知的

風中。當此時,建城超過千年的倫敦已負荷不了急速成長的人口,這裡擁擠、髒汙、混亂而無規劃的違建林立。正是在此動盪而失序的年代中,誕生了即將革新倫敦面貌的一代人。他們將被後世譽為理性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鋒。這群飽學之士,面對迅速變遷的世界,不滿足於古老的教條式知識,引領「自然哲學」的思潮,即現代科學之先聲。他們在倫敦成立「皇家學會」各領風騷(王室又復辟了),透過觀察與實驗,找尋自然的真實面貌。卻沒料到,使他們能夠一展抱負的機會,卻來自一場滅頂巨災──接著前一年的大瘟疫,又襲來了1666年倫敦大火。出自深夜的布丁巷一間烘焙坊,冒出的火苗徹底失控,怒號著延燒了四天四夜,吞噬一萬三千餘棟房屋,將市中心夷為

平地──幾乎使倫敦「不復存在」,而象徵王權榮光的聖保羅大教堂也受災而成了廢墟。本書即描寫一群知識分子重建這座城市的故事,他們多才多藝、身兼多職:天文學家暨建築師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 PRS, 1632-1723)、鑑賞家和作家艾佛林(John Evelyn, FRS, 1620-1706)、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 FRS, 1632-1704)、醫師兼地產商巴彭(Nicholas Barbon, 1640-1698),以及人稱「倫敦達文西」的巧匠與天才科學家胡克(Robert Hooke, 以虎克定律、光的波動說和《微物圖誌》[Micrographia]

知名,生物細胞的發現者)。在眾人的奔走之下,從瓦礫堆中升起的恢弘設計,將承載倫敦這第一座現代都市的全新意象。容讀者藉著倫敦浴火重生的故事,一窺英國社會的斷代剖面,一個常民與菁英如何攜手建立的輝煌時代。雖聚焦倫敦一城一地,實則生動描繪出英國脫胎換骨的關鍵契機。◎楊照專文導讀、推薦◎各界學者、精英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Zoe佐依子 愛樂電台主持人王芝芝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王盛弘 作家李俊明 設計&生活風格作家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林盛豐 實踐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胡忠信 歷史學者、作家唐湘龍 「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夏鑄九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張金鶚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陳

文茜 「文茜的世界週報」主持人◎「倫敦,一個你永不會厭倦的城市。」這是十八世紀英語字典之父約翰生的經典之句。這本《倫敦1666》,為你解說這句名言背後的精彩歷史。想要認識今天的倫敦,就從這本講述十七世紀幾位重要文明精英的貢獻開始…… ——Zoe佐依子/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 ◎一六六六年,倫敦歷經一場大火。這把火驅走了黑死病,燒盡倫敦舊城的繁華;同時也把經年累積的空間困難和無從解决的產權難題一體清除。……倫敦城重建委員會匯集政商以及全國文化資源,成功地締造近代歐洲第一個舊城全面更新改建的精彩案例,讓倫敦在十七世紀下半葉,像火鳳凰一般,由灰燼中重生。這是西方城市規畫史上第一個奇蹟,讀者可以在本書

中,洞悉城市規畫與建築營造,徹底認識許多令人咋舌的政商微妙關係,其實由來久矣。 ——王芝芝/輔仁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賀利斯寫出一座偉大的現代城市誕生背後,時代與個人錯綜交織的命運。 ——王盛弘/作家 ◎一座偉大的城市,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吸引著摩拳擦掌、夢想大展身手的豪傑人物。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特別享受倫敦地標聖保羅大教堂如何被建成的抽絲剝繭;既體現了城市追求卓越的願景,也捕捉了當時知識份子追求理性與美感的極致理想。 ——李俊明/設計&生活風格作家 ◎城市興起是近世代的現象與表徵,城市史的閱讀自有其重要性。倫敦,作為現代性與工業革命的關鍵源頭,更不能不認真做閱讀與了解。 ——阮慶岳/元智

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 ◎一個偉大城市的經營打造,必需有幾位關鍵人物寬廣的視野;一個偉大城市的歷史撰寫,也需要同樣寬廣的視野。《倫敦1666》是讓我們學習這種視野的好書。 ——林盛豐/公視「城市的遠見」節目主持人 ◎本書透過五位中心人物述說了倫敦的崛起。倫敦一六六六年大火後的重建,看到都市的歷史脈絡,也反省了都市重建的各種困境,尤其開發商的投機利益在都市重建過程中,是特別值得深思之處。 ——張金鶚/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倫敦1666》讓我們看見偉大的城市背後的力量。 ——黃碧端/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這是人類思考、知識力量發揚發達的故事。 ——楊照/作家、評論家 國際學者、媒體好評 ◎《倫敦

1666》是一個真正啟發人心的故事,它訴說關於人類在面臨災難時發揮的聰明才智與堅忍毅力,以及如何在過往的廢墟上建立未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比這一段艱困且輝煌的時期,更適合介紹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 ──《圓頂的故事》作者/金恩 ◎賀利思用豐富引人的細節,解釋聖保羅大教堂從倫敦大火的灰燼裡重新崛起,揭開他所謂的「石塊中的謎題」,不只描述了新的大教堂的設計和建造,也呈現出當時複雜的政治、科學與哲學,還有把倫敦建造成第一個真正現代都市的幾位傑出人物。 ──歷史學者/摩爾 ◎賀利思的書就像聖保羅大教堂的結構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他以美妙的文筆,訴說一個知識革命的故事。以雷恩為中心的幾位天才,如何讓十八世紀最

偉大的仇視文化復興達到頂峰,以及他所建的天下無雙的大教堂圓頂。賀利思讓我們有如第一次看到聖保羅,這是一本成績斐然的書。 ──歷史學者/葛蘭西 ◎賀利思給我們一幅生動的畫像,他們是工匠,建造了倫敦最偉大的象徵……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不只在它豐富的細節,還有對當代新思想的形成的解釋。 ──周日獨立報封面圖說 封面油畫顯示倫敦大火後帶領重建的雷恩(左)與胡克(右)。兩人共享橫跨科學與建築領域的興趣,更在長期合作中建立深厚信任。封底油畫則描繪大火之後親身測繪都市每一方土地的胡克。重建的規劃大大仰賴於這次系統化的調查工作。請讀者注意,至今未有畫像或胸像留存下胡克的樣貌,此系列畫像是由Rita Greer女

士根據兩段對胡克相貌的描述,加以推測並繪製而成,以紀念這位大師。 Rita Greer, 2004。經由牛津大學工程科學院,作者將本圖上傳維基共享資源,並以自由藝術作品許可(FAL)授權。 聖保羅大教堂東北方視圖。Johann Sebastian Müller, 1753. 原件為260 x 403 mm蝕刻雕版畫。 作者簡介賀利思(Leo Hollis)一九七二年出生於倫敦。曾就讀石林學院,並於東安格利亞大學修習歷史。畢業後回倫敦,花了許多時間以行走的方式探索倫敦城,著有兩本關於倫敦與巴黎歷史行腳的書籍。本書是由他長久以來對十七世紀的興趣發展而來。他經常在《獨立報》、《週日電訊報》、《金

融時報》上發表文章及評論,並曾在BBC、國家地理頻道與英國第五頻道現身說法。現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居住於倫敦。歡迎追蹤賀利思:medium.com/@leohollis 與 twitter.com/leohollis相關著作:《倫敦的崛起:知識份子打造的城市》譯者簡介宋美瑩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藝術史碩士,諾丁罕泉河大學英文與藝術史博士。現任佛光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著作包括《陳第──文武雙全的古音學家》(台北幼獅,一九九五),英文學術著作《布雷克與版畫藝術(William Blake and the Art of Engraving)》(Pickering & Chatto

, 2009);已出版譯作《推理莎士比亞》(貓頭鷹,二○一三)、《食滋味》(貓頭鷹,二○一○)。 推薦序 在知識運動浪頭上出現的城市——讀《倫敦1666》/楊照給台灣讀者的信 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賀利思前言第一部 內戰時期的孩童  第一章 有史以來英格蘭年輕人的最大危難  第二章 無聲的革命第二部 復辟時期倫敦的興衰  第三章 復辟與復興  第四章 雙城記  第五章 「倫敦再也不存在了」第三部 我將再起  第六章 丈量城市  第七章 勘測司令第四部 現代倫敦的形成  第八章 投機城市  第九章 古老與現代  第十章 政治的對立  第十一章 革命前夕第五部 倫敦再生  第十二章 徹底摧

毀,重新再造  第十三章 倫敦革命  第十四章 鳳凰崛起  第十五章 終點各章注釋參考書目圖片來源中英對照表暨索引 ▓推薦序在知識運動浪頭上出現的城市——讀《倫敦1666》楊照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倫敦當然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造成羅馬最主要的力量,或說羅馬這個城市顯現的主題,是帝國的榮光,和一份自覺的文明驕傲。在羅馬逐步建造的過程中,跟隨著帝國的擴張,有愈來愈多不同地方的資源匯注到羅馬來,也有愈來愈多不同社會的工匠參與建造,羅馬不斷長大,大到超過了其自身,轉變為帝國的中心,蓋起了「條條通羅馬」的大道,羅馬才算真正成立。  而且羅馬的風華,明確依隨著希臘城邦,尤其是雅典的美學經驗發展出來的

。那是羅馬的文明指導原則,帶給羅馬城統一的價值判斷依據,摒除了混亂,凸顯出羅馬的偉大。  羅馬如此,那麼倫敦呢?作為另一個帝國――大英帝國的中心,倫敦得以塑造產生的背後力量又是什麼呢?這是《倫敦的崛起》試圖要解答的問題。  而《倫敦的崛起》提供的答案,極其特別、極其有趣。倫敦是在十七世紀洶湧的知識潮流中興起的。在實體倫敦崛起之前,先有了想法,不是直接關於城市建設、城市生活的想法,而是更龐大的,關於整個世界如何構成的想法。  《倫敦1666》從克倫威爾的革命和皇家學會的成立,兩件看來和城市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開始講起。順著書中敘述的開展,我們才慢慢理解了這中間的聯結――表面上間接、卻具有深遠影響的

聯結。  克倫威爾的革命,尤其是後來將國王查理一世處死的戲劇性場面,摧毀了一個過去習以為常的環境,同時也打開了英國人重新思考、重新認識生命基本狀況的機會。  一套思考方法――演繹與歸納構成的邏輯――刺激出了新的哲學方向,更刺激出了新的科學探索。這是革命之前就在英國社會醞釀著,剛好應和了時代探索的需求;反過來說,革命打開的空間及革命創造的驚慌,又提供了這些形成中的知識可以派上用場的機會。  從幾個站在知識前沿的人士開始,他們各自不同方向開發出來的興趣,在這段關鍵時間裡得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非正式的討論團體,再進一步轉化為固定、正式的「皇家學會」。學會的成立,是個重要的歷史里程碑,因為那不是一個團

體、一個協會的開端,而是一整個知識運動的契機。  十七世紀中葉,成了英國最具創造爆發力的一段黃金年代,也是英國從傳統走出來,戴上近代面貌的時代。今天我們看到、認識的倫敦,是在這樣一個激昂的歷史浪頭上推前而來的。  人類很早就有了城市與城市生活,但近代城市是很不一樣的一種東西。近代城市聚集了空前眾多的人口,城市內部這些人口之間有著頻繁密集的互動,讓城市隨時在波動著,人與物在移動,進行交易與群眾活動,每樣東西都不會停留在原有的樣態上。城市外部,因應這些人口的短期及長期生活需求,必須和周圍廣大的鄉間土地組構出一個複雜網絡來。  自然生長擴張的城市,不足以處理這樣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像倫敦這樣的大城市

,除非進行改造,否則很快就會陷入運作失靈的困境。  《倫敦1666》書中敘述開始時,倫敦就在這樣的困境邊緣,尤其和法國新打造的巴黎相比,倫敦是個令人尷尬的歷史遺物;然而到書末結尾處,倫敦就算沒有超越巴黎,至少也能和巴黎,或任何歐洲大城平起平坐了。這個浴火重生的城市,這時已經準備好迎接工業革命與大英帝國肇建,未來兩百年令人目不暇給的變化了。  「浴火重生」不是一個比喻的形容詞,而是對倫敦崛起的忠實描寫,至少是部分描寫。先是遭逢一場讓教堂鐘聲都為之沉默的大瘟疫,接著又有一六六六年的大火。大火延燒好幾天,倫敦變成了一座大烤爐,火燒過後,倫敦的建築毀壞過半,更重要的,整個城市喪失了其居住的機能。  倫

敦必須重建!多麼幸運,知識運動的浪潮已經培養了足夠的想法,來進行倫敦的重建。不是在火後的廢墟上,隨機任由時間去長出另一個倫敦來。新的倫敦,既靠著之前查理二世復辟後,寬鬆的氣氛鼓勵的許多新觀念,給予基礎的規劃;新的倫敦,同時也是一個試驗誕生更多新觀念的溫床。  《倫敦1666》因而講的,不是一個城市的故事,而是人類思考、知識力量發揚發達的故事,用這種方式,讓我們換個角度欣賞倫敦,領受倫敦的普世意義。  楊照 作家、評論家。▓給台灣讀者的信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賀利思親愛的台灣讀者:  台北是二十一世紀很令人興奮的大都會,今天,它的天空高聳著雄偉的台北一○一,夜裡綻放的光芒閃爍整個首都。這是現

代、創意、革新與工業的城市,在在證明著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實驗,也是證明我們尖端能力的一個故事。今日的台北當然不是故事的結束,未來的城市正在這座代表性建築的四周築起,並以令人興奮與意外的樣式,展現在我們眼前。  什麼是現代的城市?它如何運作?為何而造?這些問題是我寫作你手上這本《倫敦的崛起》的起點。我認為倫敦是第一座現代城市,而這本書便是敘述它如何從過去脫胎換骨,使自己邁向未來的故事。故事是以一座中心建築為圓心來敘述,這座偉大的建築也就是由雷恩爵士所造,令人驚豔的聖保羅大教堂,可說是當時的台北一○一。我很好奇建築是否可能有屬於它自己的傳記,屬於它自己的生命,經過一番探尋,我找到一個遠遠超

越教堂院區的故事。  為了敘述這座建築的生命故事,我發現必須把它放在時代的脈絡裡來看,因此最後變成一個國家的歷史故事,而它正好是在面對革命與轉變的戲劇性轉捩點上。這也是一部關於建築、哲學、現代科學的誕生、資本主義的形成,以及帝國與啟蒙時代出現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因為這些人是最早開始提出我們現在會問的問題的人。  歷史是人所創造的,而這本書所出現的五個人――艾佛林、雷恩爵士、胡克、巴蓬、洛克――彷彿都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時空來與我們相會,儼然如生。他們都是非常真實的人物,努力想理解周圍的世界。對我們來說,他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以誠摯的心,我深深感謝你閱讀這本書。 

 於倫敦 二○一一年一月 第五章 「倫敦再也不存在了」 付之一炬! 教堂庭院的會議之後六天,九月二日星期日一大早,消息傳來,英國海軍跟荷蘭又在海外開戰。海軍上將是性情草率急躁的魯伯特王子,也是國王的表兄弟,他企圖在法國海岸外跟敵軍交手,可是當荷蘭船隻包圍布洛涅港外面的海岸線時,一陣強風襲擊英國的船隊,將行列切開,使艦隊一團混亂。這場風暴繼續往東行進,打擊肯特的海岸,沿著泰晤士河口往上,當晚到達倫敦。 那天晚上,當「大部分人,尤其是比較貧窮的,都剛上床,睡得正死的時候」,布丁巷開始起火。這條街一向以烘焙店和製派店著名,而且前一天正好是市集日,這天則「是結算日,市集持續了一整天,一直到晚上」。

一位替國王海軍烘焙餅乾的師傅費林納,睡前把煤炭掃進烤箱裡,放了幾條醃肉讓煙燻,「把命運跟拖鞋一起留給天意」。 凌晨天未亮,烘焙店開始煙霧瀰漫。不到幾個小時,火焰便順著風勢引燃鄰近地區,另一棟房子也起火,附近星光客棧庭院堆放的乾草,變成助長火勢的材料。類似這種情況,通常地方社區會遵照公告無數次而且規定好的火災演習程序處理,在費林納家的火災還是平常的房屋起火的時候,按這程序應該就可以撲滅了。很不幸地,這次卻沒有人依照這些程序處理。 費家人在煙霧裡醒來,發現一樓無路可走,只好沿著隔壁房子傾斜突出的外加篷屋爬出逃生;只有女僕拒絕逃走,於是她便成了火災的第一個受害者。火警一起,附近的房舍便將人員疏散一空

,報告地方官員。警官被人從床上拉起來,教堂的鐘「反向」敲打呼救,街道也被圍堵起來。救火員排成一列,從泰晤士河汲取河水,用桶子傳遞澆火。鄰近的教堂安置了一些機器,如噴水器和杓子,以控制爆發的火勢。可是,這一次,事情出了差錯。 當火勢增強,情況緊急到必須將周圍的房屋拆掉,以阻止火焰蔓延。市長布樂沃被人從舒適的家中請來,用馬車護送到布丁巷頭視察危險的狀況,要求他允許拆除私人民房。市長抵達後,拒絕下車,不理會大家對火勢蔓延的擔憂,說一個女人撒泡尿就可以把這場火澆熄。